你有没有发现,液化天然气(LNG)市场最近有点“感冒”的迹象?
其实,有不少船东和交易员这段时间真的是“冷得直哆嗦”,不是天气降温,而是行情“速冻”。
你要说原因嘛,花样还真挺多。
一句话,租金掉的比股市跳水还快,大家的钱包是真的瘦了不止一圈。
这到底是怎么搞的?
往下聊,咱们一起解解谜,看看这气氛为啥突然就凉飕飕。
说大了,这事儿怎么都绕不开“供需”二字。
交易所的大佬们兴致缺缺,想买现货的寥寥无几,现场静得能听见针掉地的声儿。
租船的人基本都“上位”了,手握主动权,挑三拣四地压价,你要是不低头,只能看着自家船闲在码头晒太阳。
可见,太平洋航线上,运力堆叠,船比货多,眼瞅着生意越来越少,Idling的船越来越多,真是“僧多粥少”。
举个例子啊,BLNG1澳大利亚到日本这条曾经的黄金跑道,现在17.4万立方米的船,一天能租个25400美元,16万立方米的船只能拿14200美元,和去年旺季那会比起来,掉头掉得不含糊。
“两眼泪汪汪”,这话形容LNG船东最近的境遇,一点都不过分。
把目光挪到大西洋那块儿,BLNG2美湾到欧洲大陆的线路也没乐观到哪儿去。
和太平洋的兄弟伙儿比起来,这边虽说没有主动“跑路”,但行情走弱已成定局。
17.4万立方米船型的日租金滑到了21800美刀,16万立方米的船型只能说是“苦哈哈”——每天只能进账11400美元。
您说这小数点后的几百美元,根本算不得甜头,大伙儿全靠咬牙扛着。
别怪我直白,LNG的运价和船东的“心电图”一样,最近都是一条横线,不见波澜,也无喜无悲。
如果你觉得这已经是“低谷”,那恐怕还得再补一刀。
BLNG3的美湾到日本航线简直是“膝盖中箭”,跌得最快、最惨。
看看这租金,17.4万立方米的一天只剩25400美元,16万立方米的干脆逼近13900美元,说难听点,有的成本都不够打发“油头子”和大副们喝杯咖啡。
是不是挺让人心疼?
这还只是明面上的数字,实际上,暗涌更深。
据说有的船在码头都“空转”——等活儿等得海鸥都快熟悉你家大副口音了。
说回根源,到底怎么就跌成了这个样子呢?
咱们不妨盘点下几个关键词:运输需求、套利空间、可用船只。
一个个拆开瞅。
运输需求——说白了,就是没什么货要拉。
市场对LNG的兴趣不高,可能和去年用气量激增、今年天气偏暖有点关系,也有可能因为现货价钱没什么吸引力。
本来不少人盼着中东或者欧洲的啥不确定事件能刺激一波需求,结果都是“狼来了”,最后啥事没发生。
交易所的盘面冷清,买家压价,卖家心如死灰,那你说,船还咋贵得起来?
套利空间怎么理解呢?
咱明着说,平时LNG运输还有个小幽默:“偷天换日”的套利,买家左手买便宜气,右手高价倒手给急用的老铁。
今年不是没想过,但东边和西边的价都“磨平”了,谁都挖不到“金矿头”,手上的套利算盘打得啪啪响,落地一看,空空如也。
你以为资本家不精明吗?
别人一看运费涨不上去,那就集体摁住报价,你想涨都难,事到如今,不割肉都不行。
最后一刀还在“船太多”。
去年LNG行情火爆,造船厂生意好得飞起,整个行业都在憧憬新一轮“黄金十年”,结果成百上千的新船满世界撒欢。
可惜需求没跟上,活儿却没那么多。
你说这不是“幸福的烦恼”,而是“产能过剩之殇”。
用个俗点的话形容:这一池塘的鱼,偏偏养大了鱼塘,客人却不肯来垂钓;船东们甩着钥匙望天发呆,这票钱还真不好挣了!
顺着市场脉搏再摸摸定期租船行情吧,这不是一堆“定海神针”吗?
以前靠长期合同锁租金,船东还能小赚一笔。
但现在,六个月期的日租金滑到了31000美元,一年期干脆35650美元,三年撑到51000美元还算“体面”吗?
在租船圈子里,大家都清楚,行情直线落下是要命的信号。
别问我为什么,细水长流也得有水才行,“旱情”要是持续,指望未来逆袭翻盘——我劝你千万莫抱太大希望。
其实啊,LNG的路,从来就不是花好月圆,坎坷那是常态。
几场大规模的套利、寒潮或者能源政策调整就能让市场立马变色,但今年凛冬迟迟未来,暖风倒是刮得准。
需求上不来,船太多堆码头,运输价就只能原地踏步。
我还听说不少上下游公司已经放慢了节奏,买家连招呼都懒得打,一派“静待花开”的佛系心态。
有些人说还指望三季度有什么“爆点”,新航线开启、全球政策松动,能不能真的迎来转机,我得老实说,悬。
气候、战争、经济复苏都看天吃饭,等一轮新高潮,说不准得明年才能排号。
不过话说回来,这一波行情对谁冲击更大,恐怕还真不是一两家能承受。
有船东咬牙撑着,打算死磕到需求复苏;有小公司干脆“躺平”,准备逐步撤退,灵活转型去干点别的轻资产生意。
造船厂那头估计也有点慌,要么降点价拉生意,要么等着和老板喝大酒诉苦,说不定明年才会好转。
我还想提醒下产业链下游的采购部门,现在坐等低租金的“红利期”,但别高兴太早,周期这东西,波动起来谁也说不准。
今天你笑得最欢,明天可能就是第一个哭着上岸的。
纯客观点讲,这一轮调整有“阵痛”也有机遇。
集中释放的运力和短暂走弱的需求让市场重新洗牌。
有能力、抗压强的老牌公司还可以捡便宜船,性价比立马拉满。
不过这杯羹,不是人人都吃得起。
踩准了节奏是“大佬”,踩错了步伐就只能数星星。
未来LNG行业怎么走,还是得看全球能源格局、政策调控和衍生事件的联动。
不破不立,风水轮流转。
憋急,慢慢看。
你觉得LNG行业会在下半年“绝地反击”,还是继续睡大觉呢?
有啥高招,欢迎评论区唠唠!
我们始终秉持正确的舆论导向,如内容涉及权益纠纷,请提供相关证明,我们将依法依规处理。
查查看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